植牙 / 種牙種類

植牙種類

1.單隻植牙/種牙

口腔如有單隻牙齒空缺。可以植單支植體在空缺位置作支撐。減少牙齒長時間使用中,移位情況出現。

 

2.多隻植牙/種牙

多隻牙齒缺失可以做植牙牙橋,例如缺3隻牙可做2隻植牙以支撐3隻義齒。

 

3.「植體固位覆蓋式假牙」(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)

利用植牙來穩定活動假牙,而非固定。常見是利用2-4支植牙便足夠。由於運用的植牙數量少,可方便取出清潔,但比起傳統沒有活動的假牙效果更佳。研究顯示,於下顎全口缺牙的病人中,進行「植體固位覆蓋式假牙」的病人在接受度、進食能力、說話方面,比起沒有植牙的傳統活動假牙優勝得多。

 

4.All-on-4/5/6 (全口植牙)

至於名為All-on-4/5/6的方法是指視乎情況,在全口以植入約46顆牙樁,再裝上牙橋,一般不需要補骨,植入的牙樁數量較傳統植牙少,病人在手術後可即時進食,復原一般較迅速,可快速恢復正常生活,All-on-4/5/6基本上解決了很多人會擔心的外觀問題和植牙後等待康復時間太長,病人亦較為滿意,但這種形式的植牙牙橋清潔上要較為小心。

什麼是植體周圍炎?

造成植體周圍發炎破壞的主要原因就是細菌感染,由於個人衛生清潔未確實與不良的口腔嗜好(吸煙、磨牙等),使植體周圍出現發炎、骨頭流失等問題,在某些較難清潔的部分,像是牙齦與人工植牙的交接處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發炎反應,細菌就會慢慢輕侵蝕周圍組織,牙菌斑與牙結石就會不斷增長蔓延, 一旦到了齒槽骨,將開始影響骨整合,骨頭會慢慢流失,植體就會因完全沒有骨頭支撐,最後無法負荷而鬆脫。

 某些特殊疾病患者,如糖尿病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則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,加重細菌破壞牙周組織,都可能讓植體周圍組織變脆弱,易受細菌侵入而導致發炎破壞。

 植體周圍炎症狀

  1. 植體周圍出現牙齦紅腫出血
  2. 植體周圍牙齦腫脹化膿
  3. 人工植牙有搖晃感
  4. 植體周遭骨頭流失

植體周圍炎治療

<初期植體周圍黏膜炎>

症狀:植牙周圍初期的牙齦發炎

治療方式:這類別的治療較簡單,只需把植體周圍加強口腔清潔和洗牙,大部分的植體周圍軟組織發炎大多可以改善。

<中末期植體周圍炎>

症狀:植體慢性發炎已經破壞到骨頭

治療方式:透過微創或手術方式將植體表面重新清潔及減少周圍組織發炎狀況,嚴重時可能需要將人工植體整個移除。

預防與治療

  1. 確實做好牙齒及植牙牙根的清潔衛生,如餐後睡前刷牙、隨時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等。
  2. 作息正常,飲食均衡,可多吃新鮮蔬果及全穀根莖類食物,少吃添加過多精緻醣類與人工加味劑的食物,保護牙齦健康。
  3. 遵從醫生指示每半年就要定期回診,追蹤牙齦健康、齒槽骨的高度、假牙及植體的穩定度等。并定期照X光檢查。
  4. 平日留意保護牙齒(包含假牙),避免吃過於堅硬的食物。
  5. 戒除吸菸的習慣。
  6. 如發現有牙肉紅腫、刷牙流血、假牙或植體鬆動的情況,盡快回診接受治療。

最新消息